漳州台联会长:活化涉台文物 唤醒迁台共同记忆******
中新社漳州1月2日电 (记者 张金川)“在当前两岸关系背景下,我们不能让涉台历史静默、黯然,应该讲好漳台故事。”福建漳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方丽云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让涉台资源充分活化,唤醒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少年的根脉意识、祖地意识。
当天上午,漳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方丽云在大会书面发言中指出,漳州与台湾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漳州与台湾无法割断的联系。“漳台的渊源关系渐渐以族谱、家书等文献和文物古迹的方式沉淀下来,是维系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纽带。”
方丽云称,当前,族谱、书信、老照片等“迁台记忆”的征集工作已在福建全省展开,漳州市涉台文物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官方数据显示,该市现有涉台文物306处,重点涉台文物88处,为福建省之最。
但目前漳州市涉台文物研究水平较低,对涉台文物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展示和传播不足;同时,反映海峡两岸历史渊源的文献资料和生产生活实物资料消逝速度加快,抢救和征集工作十分紧迫。对此,方丽云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做好涉台文物保护利用的宣传、研究和规划编制。设立并启动“涉台文物保护工程”,重点保护一批祖籍在漳州的台湾同胞的祖祠、祖居和历史文化村镇。同时,有计划地深入挖掘和保护反映两岸渊源的文化、习俗、传统工艺、传统产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是以历史文化名城效应开辟涉台文物交流窗口,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带动涉台文物古迹的开发利用。
三是有重点地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举办专题性展览。进一步整合漳州市目前众多能反映两岸关系,尤其是漳台关系的专题博物馆等资源,积极探索更具时代性、趣味性、参与性的展示方式。
四是积极开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利用文物史迹和历史名人优势,组织学术研究机构加强两岸交流互访,将学术研究与现实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漳台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学术的繁荣。(完)
抱团海外参展 浙江海宁50余家家纺企业搭乘国际展会“快车”******url:https://m.gmw.cn/2023-01/07/content_1303247263.htm,id:1303247263
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1月7日电(记者魏董华)6日,浙江省海宁市举办2023年“出海抢单”拓市场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家用及商用纺织品展览会”抱团参展项目启动仪式,海宁市将有50余家家纺企业搭乘展会“快车”,开启外贸发展“加速度”。
作为全球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家纺类展会,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家用及商用纺织品展览会将于1月10日-13日举办。海宁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浙江省“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活动,此次参展既是浙江省2023年开年首个“抱团出海参展拓市场”活动,也是本届德国法兰克福家纺展全国规模最大抱团参展展团。
在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纺织品及纺织技术展副总裁施密特看来,在过去举办的展会中,中国参展商带来的高质量纺织品一直是展会上的一大亮点。今年,展会邀请了400多家中国公司,其中约50家企业来自海宁市。“我们看好本次国际家用及商用纺织品展览会,相信这将为海宁等中国参展商带来更多的国际商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启动仪式上,海宁市商务局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线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助力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出国展览计划等方面携手共进,共谋发展。
记者了解到,2022年,海宁市组织20余家企业“包机赴日”参展拓市场,展会期间开展商务洽谈近200次,意向成交金额超1100万美元;举办“2022浙江海宁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RCEP系列专场)”,组织54家海宁外贸企业与64家来自日本、韩国、越南等RCEP市场地区的境外采购商进行精准匹配对接,完成189场次线上洽谈,达成意向金额近500万美元。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海宁外贸出口逆势增长,全年出口总额突破700亿元,增长21%。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