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与麦卡锡举行面对面会谈 未就债务上限达成协议******
中新网2月2日电 综合美媒报道,当地时间1日下午,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举行了一个小时的面对面闭门会谈,这也是共和党人重新掌握众议院控制权之后,两人的首次会晤。
当地时间2月1日,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在与拜登会晤后,在白宫西翼外与记者交谈。这场备受期待的会谈主要围绕提高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展开。白宫在会谈举行的前几日便已向麦卡锡进行施压,包括公布拜登计划在会谈中强调的两个核心问题——要求麦卡锡承诺避免美国发生债务违约以及发布概述众议院共和党支出计划的预算提案。但麦卡锡方面则坚持“不为所动”。
根据白宫在会后发布的声明,拜登与麦卡锡在椭圆形办公室进行了“坦率直接的对话”,涵盖了一系列问题。拜登强调,在他上任的头两年通过具有历史意义的两党法律之后,他渴望继续本着诚意与共和党人继续开展合作。
拜登明确表示,正如国会两党所有其他领导人所确认的那样,确保不会发生前所未有的灾难性违约是两党的共同责任。美国《宪法》明确规定了这项义务,美国民众期望国会以其所有前任相同的方式履行这一义务。这是不可协商或有附加条件的。
麦卡锡则在会后表示,尽管他与拜登在此次会谈中均未做出任何承诺,但他仍然对“白宫与国会达成协议以避免政府违约的可能性”持乐观态度。
麦卡锡在白宫对记者说:“我们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谈话,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好的讨论。我们还将继续进行对话,而且我认为双方有机会达成协议。”
麦卡锡承认他与拜登对于债务上限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没有向记者透露具体的细节。此外,麦卡锡还表示他没有在会谈中与拜登讨论在其私人办公室和住所发现机密文件的问题,而这也是众议院共和党人目前要求调查的重点。
预计拜登将在6月的最后期限之前,继续与最高级别的议员讨论债务上限问题。
网络募捐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 金泽刚 近日,江秋莲与刘暖曦(曾用名:刘鑫)生命权纠纷案在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迎来终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刘暖曦需赔偿江秋莲各项经济损失49.6万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20万元。从法律上讲,该案已画上了句号,但案结事未了。随后刘暖曦通过微博就赔偿款发起网络募捐,引发很多网友愤慨。目前刘暖曦账号已被禁言。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网络募捐所涉法律问题的关注。 根据我国慈善法相关规定,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由于慈善的公益特性,决定了自然人主体并不具备慈善募捐的资格,因此个人在微博就赔偿款进行募捐,呼吁网民进行打赏不属于慈善募捐的范畴。此类行为在性质上可定义为通过网络的个人求助行为。 对于他人发起的求助,社会大众或出于同情、怜悯等缘由而给予其物质帮助,这在性质上归属于民事赠与,对此,法律并未禁止。当然,民事法律行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求助人不得采取欺诈等方式向他人求助,以获得捐款,还应当遵照事先说明的用途使用募捐款项,否则构成民法上的“欺诈”,即诈捐,诈捐是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 与此同时,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就此案来说,法院的判决已明确了其中的是非曲直,也尊重了人民群众朴素的公平正义观念。司法判决弘扬的是人间正气,呼唤的是社会良知,热心助人者应该得到补偿和认同,自私冷漠者必须得到批评和惩罚。这不只是司法判决的法理所在,也是社会公序良俗的必然要求。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解立法目的和法律原则的重要指引,即司法判决就应彰显公平正义,鞭挞丑恶自私。由此案说开,如果其他案件的当事人也因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而被法院判处承担赔偿责任,但又就赔偿款进行网络募捐,那么这一行为其实就是在向社会公序良俗发起挑战,在向社会主流价值观发起挑战,对此,相关网络平台要严格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等相关规定,承担起相应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对相关当事人的一些偏激言论,乃至后续的网络募捐行为作出必要的限制和监管。 同现实生活中的“讨要”不同,网络属于虚拟空间,在网络上的“求助”不仅求助对象广泛,明显带有社会公共属性,而且便于美化自身角色,从而容易博取同情,进而获利。因此,对网络平台上的求助行为,特别是网络打赏等经济活动的监管亟待加强。对于是否将个人募捐求助纳入慈善法的规制范畴,值得进一步探讨。如果立法条件尚不成熟,亦可考虑在目前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增设关于“网筹型个人求助”的内容,因为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慈善制度在外延上应当包括个人求助制度,个人求助的核心在于个人求助权利得到保障和实现。 无论如何,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不是什么钱都能在网上“讨要”。网络求助同样应当遵循民事行为的基本准则,而且,网络求助应当留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不能让网络平台为违法担责者博取同情、获取财物提供帮助。 (作者系同济大学法学教授,上海市嘉定区法学会副会长)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